-
-----正文-----
○丽江花园
李没有自从化来到番禺,从里田村来到丽江花园。
始建于90年代,丽江花园可谓广州数一数二的明星小区。港资入股,私人屋苑,花园式住宅,内陆首次引入物业模式……数不尽的头衔,闪闪发光的称谓,连报纸上都大写着“金生丽江,玉出南浦”,任谁也想不到20年后它会跌落神坛,搜索引擎上首先弹出的词条是:从中高端到上车盘,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2003年,连蹦带跳跨入新世纪,还是丽江花园的好时候,李没有住进了蒋希君在左岸买的新房。那年李没有二十一岁,傍晚时分爱挽着蒋希君的手走在棕榈树大道上,看广州特有的金橙色太阳、粉红色天空,堪比影片里的加利福尼亚,一切都是那么活泼而自由。
二十一岁的李没有不缺爱,不愁钱,最大的烦恼是早餐吃什么品类的面包。
他用做文员时的储蓄,以及蒋希君对他的投资,在丽江花园盘了一个店面做游戏厅。蒋希君去公司上班,他就去游戏厅点账,客人少的时候还能打会波珠。
蒋希君一下班,呈大字型躺在沙发上,曾经感慨到:这里简直是另一个香港。
这里甚至也有一座渔人码头。
李没有偶尔也会想起他在里田镇整整二十年的生活,但好奇怪,它们的分量竟比一年都不到的番禺生活要轻。从前,那个住在里田镇的李没有从不认为自己是广州人。广州是什么地方?沿海的、繁华的、现代化的,处处都是写字楼,处处都是灯红酒绿。而里田镇不一样,里田镇是边缘的,不沿海也不现代化,里田镇的人知道天河区却听不懂CBD。可李没有才在丽江花园住了短短几个月,就觉得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了真正的广州人,虽然他仍住在广州的郊区。那时不通地铁,番禺也算郊区。
正如蒋希君说的,丽江花园简直是另一个香港,丽江花园对李没有而言,简直是另一个广州。
神奇的是,丽江花园和里田村一样,想要进到里边来,首先要跨过一座桥。只是丽江花园的桥要宽得多,双向四车道,还有专门的保安负责开关道闸。蒋希君曾开着一辆黑色轿车,载着他慢悠悠地过桥,并说:快看!这里就是三江交汇的地方。
蒋希君和李没有一起住了一年有多,忽然接到一通电话,说要把他调回香港。李没有看不出蒋希君是喜是愁,但应该没有留恋,总之他拍拍衣袖就走了。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支股票,那么李没有的人生从这天起便一路下跌,直到2005年,二十三岁,差点跌停。
蒋希君这次只给他留了一句话,我偶尔会来看你。
蒋希君走的头一个星期,信息也很少回。李没有只当他很忙,心里又很寂寞,只好发狂地打波珠(○),没日没夜地绕着丽江花园转圈(○)。他在早上在丽江花园的渡轮码头来来回回坐好几遍船,其实横竖也不过两百米的距离,然后买个披萨作午饭,接着从新湄路走到新浦南路,走到下沙街,再走到新江路,正正方方,一个圈。他一次又一次地穿过棕榈树大道,可惜粉红色夕阳不再,空气也少了活泼。
同一层的丽丽是最早发现他不对劲的人。丽丽强行介入了他的生活,天天到店里抢他最爱打的那一台弹珠机。丽丽说,你比我们好多啦,为什么总要摆出一副苦瓜脸呢?
丽丽说“我们”,李没有一开始没听懂。丽丽一撇嘴,喂,别装不懂。
丽江花园里和丽丽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2005年以前,香港人赴内陆工作,包二奶像潮流。来广州的,常把新家安在番禺的郊区大盘,比如祈福新邨,比如丽江花园。祈福新邨又叫二奶村,丽江花园别称小三花园。
丽丽说,你是私生子,我是小三,所以都住在丽江花园。私生子总好过小三吧?
李没有不知该如何作答。
丽丽是湖南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她会在家里熏腊肉,常常请李没有去吃。丽丽喷迪奥香水就是为了掩盖皮肤上的那股烟熏气。
每次李没有踏进丽丽家的大门,就好像踏回了里田镇。这里一切都是那么古朴,那样生活气,完全看不出丽丽会穿着红色闪片裙去舞厅跳迪斯科。
丽丽说,你别以为我没读过多少书喔。我告诉你,现在早就不是翠翠的年代了,现在可是“丽丽时代”!
李没有有点惭愧,他又一次没听懂。他没看过《边城》。
后来他读了《边城》,他想,其实翠翠并没有消失,她只是变形、错位,生成了丽丽的灵魂。翠翠,以及丽丽,都没能摆脱一个命运:她们都在等待一个男人的归来。
至于他自己,也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