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序
-----正文-----
首先感谢诸位阅读拙作。
诸位品读、点赞、推荐、评论,感感不尽!
本来最初构思的时候,先设了第一回的题目,叫“小圣妙化美孀妇 大圣淫戏未亡仙”。预想把这段插在原著第六回,小圣大圣赌斗中。但在翻看原著后,舍弃了。托塔天王拿着照妖镜在那看着呢,怎么搞?又想到大圣三打白骨精被逐回花果山,提到二郎神烧山的情节,查阅原著后,发现有可利用的空白,决定从这里起手,再把小寡妇的内容插叙进去,也正好捋顺了奸情始初。但又很喜欢这个题目,不忍舍,特在这里记录下。
至于第三第四回碧波潭情节(原著第六十三回),和第四回成佛果正(原著第一百回),都取了部分原著内容,因为打散了原文,插入捏造剧情,文中便都没有特地标示出来。
其余内容再没有大段原著文本,偶取一两句,不作繁述。
下卷涉及了北俱芦洲,但很可惜,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相关资料,其内容都很少,因此将《山海经》中无䏿国揉进去,稍微铺开一点想象。加上精力时间有限,不能展开太多,到此完结正好,也是一开始就基本计划好的。
这篇文是我历来作品中最费心神,也是最费时间的一篇。为了追求尽量融入原著,仿了原作行文,奈何才疏学浅,难得真谛,只学个皮毛相。
格律韵语方面,皆是循明清小说旧例,都是代角色自作。拙笔劣作,姑且一笑。
不同排版以区分:
诗:一句一行,均采用平水韵。
词:上下阙以空格相隔(如果没显示,是网站自动排版问题),均为正韵。
韵语:四言、五言、七言按两句一行排,其他排整段。前几回通韵为主,后多正韵。
个别打油诗不押韵,出于人设需要。
有个别语句引用,虽未注明,但都使用了引号。一些取用其他作品的段落,皆在该章回注明。
关于人设。
真君的衣着外貌,除了原著所写,玉肌雪容一类,在宋明清相关作品中皆可循,第一回许多描述,直接取用了一些原词句。真君身世的设定,主要取自《二郎宝卷》,辅以元明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杂剧虽为赵昱,但诸位二郎的名字属于神话传说历史演变,此不赘述,很多设定如今也是通用。全文不指明“杨戬”,因这名字始于《封神演义》,《西游记》没有明言,因此随原著也不写明。
关于三眼。《西游记》原著各明代刻本未言及有天眼,虽然明代不是主流,但已经出现了二郎三眼的形象,犹豫再三,还是根据现代主流习惯,保留了三眼。
关于侍从黄毛童子金头奴。这也是自宋以来二郎的标配之一,但是因为以《西游记》为主,原著未提,故也未写。不过写的时候已经考虑好了,正文略有其踪,番外会放出,不过私设严重。
关于诞辰祭祀。之前误将六月二十四写作了二十六,后面修文时会做修改。赛会的描写完全是我自己胡编,不是根据实际的二郎祭祀改写。因为按实际的“每岁用羊至四万余”、“刲羊五万大作社”等血祭,和私设性格冲突,故摒弃不用。民间祭祀主要祭水神职能,本篇欲主体现炼魔除怪之威,所以也不取用。
大圣人设倒没有这些异同抉择。只除两处。一是原著中摩顶光头和“小自小”,不随他,二是《二郎宝卷》中关于大圣心猿山压云花女、二郎寻大圣复仇部分,和《西游记》冲突过甚,完全摒弃不用。
第十一回二圣五行,原著中大圣属金,而真君乃灌口二郎,封清源妙道,又斩蛟伏龙,故此设定为属水。这一设定其实也就是回目标题和韵语诗提了一句,没看出也不影响。
未取西游三大续作做参考。
哪吒增加的设定来自《三教源流》《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其他私设,见正文与番外,不做总结描述,以各位自己的理解为准。
虽然原著背景为唐朝,但原著小说的风物都是明代,因此选取参考书目时,尽量都选明代相关。所参考书目如下:
《西游记》
《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大明风华:明朝人的城市生活》陈宝良 著
《食在明朝》种梦草 编著
《清明上河图》仇英绘
《新修成都府志》天启元年刊本
《灌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大明衣冠图志》撷芳主人 著
《我在明朝穿什么》陆楚翚 著
《剑经》俞大猷 著
《麻杈棍谱》山逸人 造
《耕余剩技》程宗猷 著
《死雅》鲍延毅 著
《三才图会》王圻 黄晟 撰
《重订相宅造福全书》明崇祯时期金阊严少萱刊本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 编著
《山海经校注》袁珂 译注
《新刻四民便览万书萃锦》赵植吾 编
《洞玄子》
《大般涅槃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蹴鞠图谱》鄣郡汪云程
《事林广记》陈元靓 编
《天元玉历祥异赋》明仁宗御定 明代蓝格旧钞彩绘本
以上。
关于所采词汇,尽量以明及明以前生发的词汇使用,明以后尽量不采用,近现代词汇均不采用。前几回有“给”字的错用,之后修文会逐步更改。其他处,如有老师发现文中用语错误、逻辑不通,请一定留言指正,谢谢。
正文完结,还有四篇番外,笔记小说体裁,计划本周六放出第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