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是为了逃避前世的记忆么?”
-----正文-----
从绝望到充满希望,再从希望到一次次失望。
可是这一次,萧同见却不敢绝望。
与其在孤寂中度过万年,不如让他忙于期待和追寻。
这一期一会的情意,他只想通通交付给他。
钱塘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池塘,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山岗。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真是一点也不错。
只是萧同见并没有心思欣赏这山清水秀、莺歌燕舞,径直朝着西湖西畔行去。
武林山上云林寺,香烟袅袅,钟声悠悠。
萧同见仰头望着临山而建的寺庙,深深地舒了口气。
----------------------------------------------------------------------------------------------------
“尘境师傅。”小和尚匆匆跑到西侧一个独立的禅院中,拍打着寮门叫道。
房门开了,僧人黑色布鞋一尘不染,黑色长带布束住裤腿,白色麻衣在身,一脸平和地说道:“智空,怎的还是这般毛躁?”
智空捏着手指,低头道歉:“智空知错了。”
尘境笑了笑,问道:“你这么急着跑来,所为何事?”
智空被尘境提醒,才想起过来的原因,兴奋地说道:“住持命我请您过去。”
尘境听罢,点了点头,将灰色外衫套上,一边关门一边问道:“知道是什么事么?”
“嗯。。。好像是说,有位香客要学无忆禅。”智空在前边一蹦一跳地带着路,答道。
无忆禅。
尘境心中默念道。
入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又有八宗,分别为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华严宗、密宗,以及禅宗。
而这禅宗,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并以此衍生出诸多宗家。
尘境的无忆禅,是他自创的禅境,天下唯有他修。
当年创立无忆禅时,他便想好了不留记忆,若他圆寂,这天下便再无此禅。
可如今却有人寻上门来。
该想想如何推拒才好。
终于到了客堂,尘境站在门口,看到了那位“香客”。
那人一头银丝挂在紫灰色的绸衣上,衣衫虽然宽大,但因为过于柔软,将他单薄的身子整个都勾勒了出来。
“尘境,你来了。”释凡住持看到踌躇在门口的尘境,起身道。
“师兄。”
萧同见站起来顿了好久,才缓缓转过身去。
一眼万年。
尘境原本淡若止水的心,泛起一丝涟漪。
释凡向萧同见介绍道:“萧居士,这位就是尘境。”
萧同见颔首浅笑道:“尘境师傅,在下萧同见。”
----------------------------------------------------------------------------------------------------
原本想好要推拒的尘境,却依旧没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此时,他和萧同见一起安步在梧桐道上。
“萧居士既是修道之人,为何要来云林寺习无忆禅?”尘境开门见山道。
萧同见眼中有一瞬错愕,但很快又笑着答道:“家师紫阳真人,曾与禅宗高僧雅志契合,两人结为至交好友。如今我亦承师门遗训,广纳天下学识,以求至高境界。”
尘境停下脚步,皱着眉头道:“无忆禅修的本是无所忆、不留忆,尔等若为心中贪念修习此禅,非我之客。”
萧同见被尘境这一通“骂”,倒也不生气,赶忙作揖赔礼道:“是在下狭隘了。在下是真心想修此禅,还望尘境师傅不吝赐教。”
尘境见萧同见如此低眉顺眼,便不再计较,径自向禅院走去。
萧同见望着尘境的背影,满眼柔情地笑了笑。
尘境自小便是在这云林寺中长大的,虽说衣食住行皆从了师兄弟们的习性,但他却没有遁入空门。
师傅当年说他尘缘未了。其实他根本就明白自己为什么尘缘未了。
这一辈子都没入过尘世,又哪来的尘缘?
修无忆禅需要清净,尘境的禅院,离主院很远,独立在半山腰的一处崖边平台上。这里一共三间房,一个禅房,一个房寮,一个斋堂, 只有他一人居住。
本来云林寺的僧人们都是在大斋堂里一同用餐的,但因尘境的身份特殊,加上他修无忆禅时,一入定就是好几个时辰,常常错过饭点,住持师兄心疼他,便允他在自己的禅院里开了个小灶。
回到房间,尘境才意识到萧同见跟自己习禅有多不方便。
只有一个寮房,怎供两人安睡?
刚才真该把他安排在专门的居士寮房的。
见尘境沉默良久,萧同见率先说道:“这房间真不错,够宽敞,睡两个人不是问题。”
尘境侧头望着萧同见,将那口气强压了下去。
看来,教他修禅,也不会太容易。
大抵是发现自己自从见到萧同见之后总是心神不宁的,往常从不生气的他如今被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能撩得艴然不悦。尘境抱了床被子递给萧同见后,便将自己关在禅房里开始打坐。
萧同见得了便宜,也就没有过多追击了,他看着这小小的寮房,将被子铺了又铺。
一切准备完毕,萧同见在院子里站了很久,都没能等到尘境出来,几欲敲门的手,提起又放下。
这一世,只可远观,能甘心么?
----------------------------------------------------------------------------------------------------
尘境出定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在禅房待得太久,还未告知萧同见此处斋饭的习惯。就算自己能靠着净心极少饮食,也不能让人家跟着自己一道挨饿吧。
他打开房门,看到院子里空无一人,又回寮房看了看,也没有人。
跑了么?
跑了也好。
“尘境师傅。”
听到有人唤他,尘境转过身去。
萧同见正站在身后,桐木簪发,一身黑色暗纹海青。
昨日刚见到他的时候,总觉得他孤傲不群,虽是对自己彬彬有礼,却依旧让人觉得他很是目中无人。
可如今这副模样,倒像极了。。。和蔼的山中老道。
“我向住持讨要了一套海青。”萧同见伸开双臂,向尘境展示了一番。
尘境觉得有些滑稽,但还是憋住了笑意,道:“昨日忘记同你说了,我了尘院中的斋饭,都是自行准备的,你若是饿了,可以自己到斋堂那边做些。”
说罢,尘境想了想,问道:“你,修过禅么?”
萧同见微微一笑,道:“没有。”
“嗯,那今日,我便带你试着学习入定吧。”
尘境走到崖边的石台上,盘腿坐下,道:“你过来。”
萧同见挨着尘境坐着,侧脸望着他,等待下一步指示。
尘境看了看萧同见那不时擦撞自己的膝盖,将头回正,目视远山,道:“初学打坐,可以只盘一腿,等以后习惯了,可以试着盘住双腿。”
“打坐切忌吃得太饱,六分最佳。饭后需隔半个时辰,子时至次日寅时不可修禅。双眼轻闭,保持法喜自在心。”
“如若身心疲累,亦不可坐禅,需先好好休息。”
萧同见看着尘境闭着双眼不停教导自己的样子,忍俊不禁:“好。”
尘境斜睨了萧同见一眼,问道:“你笑什么?”
“觉得你很可爱。”
“什么?”
萧同见知道自己不宜逗得过分,便收敛神色,闭眼凝神道:“没什么。”
这一世的他,修习似乎也并不得法。
任情妄动的样子,是那么的明显。
尘境无奈,只能继续平和心境,开始入定。
两个时辰过去了,萧同见的脑袋,轻轻地靠在了尘境的肩上。
尘境缓缓睁开眼睛,抿了抿嘴,没有动弹,再次闭上双眼。
萧同见的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
尘境打坐完毕,终究还是将萧同见唤醒了,他深沉地望着他,道:“打坐切忌入睡。”
萧同见一脸单纯的模样,顺从地答道:“好。”
尘境站起身来,走到斋堂,等待萧同见入座。
萧同见跟着坐到了他的身边。
桌上两个碗,一碗咸菜,一碗水。
“菜碗靠右,洗钵水靠左。”
“过堂是门重要功课,今日我做与你看。你短时内做不了也不要紧,怀敬畏之心即可。”
说罢,尘境开始认真得展钵、念展钵偈咒、添馒头、念供养咒。。。一边做一边继续说道:“盛放前,展钵后,准备等着行堂的时候,念‘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盛满后,念‘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盛满,一切善法’;吃前三勺时受食发愿,初匙‘愿断一切恶’,二匙‘愿修一切善’,三匙‘誓度一切众生’;喝汤的时要把钵放下再拿碗,用完后需再添一点继续吃。吃饭时要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離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療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吃完后要清洗,左手拿勺,右手拿碗,水勿外溅,念‘以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唵。摩休啰悉莎诃’三遍。。。”
听着尘境滔滔不绝地讲解加演示,萧同见的思绪又飘到很远。
那时候的自己,似乎都没有这般细致地教过他。
“萧居士,萧居士?”
尘境将萧同见从回忆中唤了回来,他清了清嗓子,应道:“是。”
尘境看了他良久,没有多说什么,道:“吃饭吧。”
----------------------------------------------------------------------------------------------------
饭后,萧同见提议去山上走走,以作消食,尘境觉得也没什么,便答应了。
初夏的气候并没有那么炎热,加上山中绿植成荫,比山下城中要凉爽许多。
二人就这么缓步走着,倒也惬意。
处处散发着被香雾长期醺燎过后的树木独有的香气,闻着令人舒心。
登高望远,那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既修无忆禅,便不可过多地陷在回忆之中。”尘境望着夕阳之下的波光粼粼,淡淡说道。
萧同见望着尘境的侧脸,问道:“尘境师傅,是何时入的佛门?”
自己的点拨没有得到回应,想是他心中确有执念,需慢慢解开,尘境没有追逼,顺着他的问题答道:“我自小便在这武林山长大。”
“尘境师傅一生都在这云林寺中,难道从未想过,入尘世去看一看么?”
这是什么意思?劝我还俗么?
虽说自己本就没有出家,也论不了什么还俗,但萧同见这一问,着实有失礼数。
来了佛门净地,却还劝人还俗,这是亵渎!
尘境有些恼怒。
他横眉冷对萧同见,道:“萧居士,我敬你是个修行之人,愿意教你无忆禅,并不是为了让你来质疑我的向佛之心的!”
萧同见却是波澜不惊,继续问道:“尘境师傅,可信因果循环、前世今生?”
这句话一出,尘境亦愣了一下。他将胸中那口气吞下,道:“佛门信因果,自然会有前世今生之说。”
“既信前世,那尘境师傅,又为何要修无忆禅?”
无忆无忆,不忆前尘,不留后世。
“因缘际会、命中注定。过去既已过去,又何必执着、徒增烦恼?”尘境这句话,像是在回答,又像是在开导。
“所以,你是为了逃避前世的记忆么?”
----------------------------------------------------------------------------------------------------
注释:
1、节选自太平歌词《白蛇传》: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个季的清香,这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这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了山岗。
2、云林寺:即灵隐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3、尘境: 取名自北宋王安石《寄曾子固》“低心收憃友,似不让尘境。”
4、住持和方丈的区别:住持为佛法的意思,后来被引申为“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为寺庙的一把手;方丈是寺院里的精神领袖,是住持的升级版。
5、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
6、海青: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本属于宽袍大袖的汉服,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
7、过堂:佛门中的“吃饭”,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