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一切都已经过去
一
杨铁柱和张璐璐是快过年那会儿结的婚。互相看着都挺顺眼的,就领了证。也实在是说不出来其他的原因了,只能是因为看着挺顺眼的。两家都不是有钱人家,也没有当官的亲戚,自己做点儿小本生意,日子都还算过得去。
置办酒席,领结婚证,盖了新房,入了洞房。两家父母唯一盼头就是张璐璐能够早点给家里生个孩子,最好能是个儿子,当然,生个女孩也没什么办法。
结婚半年,张璐璐的肚子慢慢大了起来,两家父母轮流过来帮忙照顾张璐璐。照顾,说白了就是帮着做做饭,洗洗衣服。璐璐是怀孕了,又不是瘫痪了。杨铁柱多次这样跟两家父母说。我自己就能照顾她。
不行不行。你忙你的,这些事让我们来。父母都是这样说。
杨铁柱没话说了。
说忙其实也没有多忙。忙这种东西,大多都是自己找给自己的。杨铁柱的想法是自己照顾璐璐。他是这样想的,璐璐也是这样说的。这几天睡觉的时候璐璐一直抱怨说,咱爸咱妈老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饭,特别酸,不好吃。
杨铁柱摸摸璐璐的头发,安慰她,咱爸咱妈这么做也是为咱们好。
璐璐哭丧着脸:可是真的很难吃。
又撒娇的说:没你做的好吃。
杨铁柱轻轻的笑。笑一会儿叹口气:先这样吧。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就好了…张璐璐嘴里碎碎的念着。
二
李进步是县里文化局的副局长。学历是一部分原因,更深层次的一部分是李进步曾经找当初的李县长有过一段很深层次的对话。被刊登在各大报刊杂志上。
李进步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个字。人们不认为这是文化,不是因为文化,是因为生活。生活冗长寂寞,所以看一句话肯定没有看一段故事爽。人们通常会以别人的泪点当做笑点,这是最简单的娱乐。每个人都懂文化,缺的只是文化的运输方式。我,自愿献身于文化的疏通工作。
李县长点头表示同意。
这段对话绝对是全县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全县乃至全市以后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全县提前一步迈向新文化时代。
当时的报纸上是这样写的。
可李进步知道,这其实是有后续的。
李县长说,挺好的,你就先去文化局当个副局长吧。好好干,我以后再找机会给你升升职。
李进步就给李县长倒了杯茶:多谢二伯。
以后也没能升职,李进步也不是没有好好干。在李进步上任的第二年,李县长垮台了。因为一些政治问题,被民众举报到上级,上级为此很生气,不仅撤了职,还把李县长送进了监狱。
李进步的妻子问李进步,上级是什么?县长不就是最大了吗?
李进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自己妻子心里的答案。李进步说,上级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才是最大的。
妻子点点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妻子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李进步又重复了一遍。
三
孩子总算是生下来了。日子也算是好起来了。杨母没事老是念叨,女孩没有男孩金贵。杨铁柱就冲着杨母吼,那不然能怎么办?我再生一个?
杨母翻个白眼不说话。杨铁柱不停:再说了,计划生育这么严,我拿头生啊。天天就会跟我絮叨这些没用的…
张璐璐站在杨铁柱后面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杨铁柱扭头看着璐璐充斥着歉意的脸,想起来那些日子璐璐快要哭出来的脸,杨铁柱接过璐璐抱着的孩子,说:不管男孩女孩,是我的孩子就行了。
每个人都不再多说了。
可孩子还是没活过三岁。
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刚开始送医院医生都说是小病,回家静养两天就好了。孩子嘛,都是这样。等到觉得不对劲了时候,没有一家医院肯接这个小小的病人了。
往大医院送,不去市里,直接往省城送。包车,连夜往省城赶,走到一半又折了回来,孩子已经没了。
办了一场很隆重的葬礼,花了不少钱。不止是为了孩子,葬礼更多的是为活着的人办的。杨铁柱想跟璐璐说,对不起,别哭了。
其实没必要说对不起,这种事情也不是你的问题。杨母跟杨铁柱说。我去安慰安慰璐璐吧。你也好好休息休息。
女人都是心疼自己孩子的。
杨母跟璐璐说:好了。别哭了。没什么的。还好就这两年。还没什么感情不是吗。
最后说,再生一个不就完了。
再生一个不就完了。大家都这么说。
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张璐璐很想揪着每个这样说的人问问他,你家死过孩子了吗?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口。不是因为不敢,也不是因为杨铁柱。
就当是为了孩子吧。
又一次怀胎九月,又一次把孩子递到了杨铁柱的怀里。杨铁柱没有露出第一次那种在整张脸上荡漾开来的笑,杨铁柱只是看了一眼,就没有然后了。
尽管这一次是男孩。
孩子生下来的第二天问题就跟着追过来了。
计生委的人推门就闯了进来。
没有开场白。几个大汉进门就只有一句话,罚款一万五,不给就拆家。
杨铁柱起初还辩解,我家第一个孩子不在了。音调越来越小。
没有回答。只是重复一句话。
罚款一万五,不给就拆家。
杨铁柱拽着为首的胖子的手,生怕他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杨铁柱说,大哥,我们真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啊。
一板凳就抡了过来。
四
李进步在县里巡视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
有一家人明明只有一个孩子,却被计生委追着索要罚款。计生委的人还动手打了人。
这件事情很严重啊。李进步对助手小王说。
是啊是啊。小王附和。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大,其实隐藏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今天晚上你跟我去那户人家家里看看,写篇报告,等两天开会的时候向组织上反映一下。
李局能够发现问题,深入问题,反映问题,处理问题。这将来一定是李局升职的大政绩一件啊。小王用词非常专业。
李进步不说话。
没有回应小王的笑。
晚上李进步带着人来到杨铁柱家。身着西装,全都戴着工作牌,很有礼貌的敲门,进屋,不喝群众一滴水,不收群众一分钱。
杨铁柱给文化局的人敬了几次茶,都摆了摆手。李进步坐直了身子,说:好了,同志。咱们直接切入正题吧。
杨铁柱嗯了一声。
说说你家的情况啊。小王有点儿不耐烦了。
没事,你慢慢说。李进步冲小王挥挥手。
……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杨铁柱说。
李进步点了点头。说,这个政策的确是他妈的有问题的啊。
杨铁柱:是的啊。
李进步说:你还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我说说。我们文化局一定帮你宣传到位。
杨铁柱皱皱眉:没什么想法,只要计生委的人别来找麻烦。日子就这样吧,过得去就行了。
李进步又点了点头。
那就这样吧。李进步站起来,没有转身的意思。李进步接着说,这个也没有办法。有的政策,就是这样。国家毕竟不是只有你们一家,还是得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咱老百姓还是得接受。又说,不过有些政策是他妈的挺…
李进步没接着往下说。
这样吧。李进步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
写完李进步又多看了两眼,字写的真好,最主要的是自己思想觉悟高。文化局局长都没有这种思想觉悟。别说文化局局长了,县长呢?县长也肯定没这种思想觉悟。李进步想。
盖了公章,李进步签了名。走完一切应该走的流程,李进步领着人走出来。还不忘回头提醒杨铁柱:计生委来人就给他看我这公章。
唉。杨铁柱连连点头。
解决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回去的路上李进步跟小王讲。
五
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不是文化局的公章不管用,在政策面前,什么公章都不管用。
县长亲自到文化局找到李进步,进屋的时候满脸带笑,背后生风。
李进步冲县长微微点头,县长还是那副笑脸。没多添一点儿表情,也没少一点儿。县长直接坐到桌子后的办公椅,不说话,就是看着李进步笑,李进步站在一旁,说话也不是,不说话也不是。
县长终于开口:李局长解决问题挺简单啊。
李进步想,还是不说话比较好。
县长说,你小子还挺能耐啊,拿政策做文章?
李进步还是不说话。
县长说,这事以后就不要在拿出来谈了。问题很复杂,要解决也很复杂,你这样不负责任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多困难啊。
又说,很多时候,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李进步连忙点头,是是是。听了领导的话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进步。
县长微笑着点点头。
六
李进步在文化局的日子过得还挺舒坦。日子一天一天,像是浸泡在醇厚的铁观音里,有时候把头探出水面,中华烟就伸到嘴边,不用自己点火,烟自己就着了。
李进步伸了个懒腰,面前的电脑屏幕上睡前玩的一局扫雷显示游戏时长已经达到了四个小时。该下班了。李进步收拾好脚边放的一袋茶叶。
有人跌跌撞撞的推开办公室的门,说话急匆匆的。
“局…局长,不好了不好了。”
“怎么了?”李进步放下手里的茶叶。“有啥事你慢点说。”
“先喝杯茶吧。”李进步递了个杯子过来。
“铁路局那边说,有一家三口卧轨自杀了。”
“跟咱们有啥关系?”李进步面无表情。“等会儿找小王安排一下,晚上召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座谈会。”
“不是。局长。公安那边在死者的口袋里找到一张您的亲笔信。”门口那人说。“哦,对了,还有咱们文化局的公章呢。”
递过来一张照片。
李进步借过照片,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双手无力低垂。手里的照片和茶杯一块摔在地上。
照片飘落在一片污渍里,玻璃渣四散,满屋子的碎片,唯独照片上,没有碎片。
一切都会过去。李进步自己对自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