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正文
文体乱七八糟可能看不懂警告
-----正文-----
先生是这那黑石山上的隐士,那时候黑石山还不叫黑石山而叫望月山,传说中是个仙山。
平时山上鲜有人来,我父亲说若是无缘的人上了山也寻不到路。反倒是山下的神仙庙日日香火不断。
会到这山上来的大多是先生的学生,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学堂里授的自然也不是什么识字句读之类,具体我也听不懂,只知道先生的每个学生之后都成了响当当的人物,其中妙处自不言说。
这望月山下坐落一灵湖,传说有蛟龙栖息其中。
某日有一任侠上山来访,自称湖中客,此人似乎与先生颇有渊源…
————摘自《黑石山小记·民间杂录》(我编的)
杜申第一次见到思遇翁时就感受到了那种命运相连的感觉,他看遍周易五脉竟也看不清这纠缠不清的缘分,只知道缘分难尽,来日方长。
他想,大概这地势变化至今,万物有灵,山依着水,水依着山,阴阳相接,本就是早已注定好的。
世间总言山川灵动,静水流深,但这湖中客比起参青山人倒是更像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脸上写着傲气,心里装着天下,剑眉星目,志在四方。
大概是因为这思大侠的频繁来访,久而久之大家也都心照不宣的把他当作了这里一个特殊的学生:不爱琴棋书画也不懂诗书礼乐,反而对那诸侯之事感兴趣的很,倒是有几分法家风范。
旁人人只道是年轻气盛,但杜先生却是叹息,但也只是说,这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光阴过客,最终不过都付与后人笑谈,遇翁此番,是劫。至于更多的,是天命,不可言说。
殊不知他心里也清楚,自己与这人命运相接,这又何尝不是他的劫。
刚来这里的总喜欢问杜申,这山上可是真有仙人,他也只说,人山相合便是仙,山人快意无比,饮酒赏月,长啸竹林间,我辈自然为仙。这山上当真有仙,也应就是你我众人了。
其他人闻言都是一阵轻笑:这话先生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而那湖中客到好像当了真。
但除却这些,谈起这两人的关系,倒是另有一番故事可讲了,且说这二人本是素不相识,但仅仅是几次会面,却好像是相处了几世的老友了。
每每三五之夜,两人同坐一席,饮一壶酒,赏一夜月,直至次日响午才见那湖中客离开,外人问起,也是含糊其辞,其中的隐秘之事恐怕只有那夜的月和那两人得知。
事实上直到那日之前思遇翁没明白那些荒唐的晚上到底是因为什么开始的,那人对自己的纵容,迎合到底是为了什么?到了后来他也不愿意去想了,只知道那时交缠的身体,那双若即若离的深邃的眸子,和那仙人般出尘的样子,好像..一切都与他无关一样。
杜申在床上时安静的出奇,无论是思遇翁发了狠的干他,还是他把那自己要到几乎脱力的时候,他只是闭着嘴,眯着眼,唯有气息比平时粗重一些罢了。
思遇翁本以为他是不屑于这些凡间事,但最后冲刺时他有会不住的搂住自己的脖子,甚至知道自己身上的买一个敏感点,总能轻易的让人软了身子。
思遇翁记得自己的母亲曾和自己说过,不得和外族交合,否则,那人定会落得个身死魂灭的下场。
但他深知杜申绝不与自己同族,而他却与自己多次欢合后不仅没有任何迹象,甚至在他将精液射进来时,自己还会有一种异样的灼烧感,像是那道士的米水,和自己身上的“气”相抵触一般。他不明白,或许真像参清山人所说,是缘。
金鳞岂是池中物?在那日思遇翁在众人饮酒取乐时,不假思索的就问先生:这皇帝要真是金龙又岂能做的了那人族的帝王?我倒要去见识见识。之后所有人都知道,这湖中客终究是耐不住隐居的寂寞的,他到底是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士,不是着鹿崖间的料。
小童问起先生,他却笑了,湖中客终究是在湖中,只不过是从这小小的逢源湖到了那山外的凤池,水是相通的,不过有清浊之分罢了。
自那湖中客走后,山上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一直过了近十年,山上的学生换了一批但先生却一直在,好像不会老,那小童如今也成了学生之一,倒是颇为好学。
先生时时独自泛舟那湖上,一呆就是一天,有学生问他,是不是在想那少侠了,他只是摇摇头,说是要护住那水根。有些东西不能断。
山下传闻将有朝堂密使来探山说是要请神仙让山,但也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细节。
只有杜申知道所谓的密使已经在自己这儿住了有两三天了,但对此事却只字未提,杜申问了他也只说:国师有卦,时机未到,对此杜申也只是笑笑,若真是有卦,这世上又有谁能算清他的卦呢。
而根据国师的安排请仙是在三天之后,在这之前望月山上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人,他们抬着祭祀用的牲口,圣旨,还有一干这山上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几车几马装着浩浩荡荡的停在了先生家的门口。
那湖中客此时倒是装着一副生人模样,念着那”圣旨,让参青山人前来接旨,协助请仙,先生没有出门,只是让小童前来代为作答,说这山上无仙,不过是民间信仰,心灵了自然就灵了。
那些人自然不信甚至思遇翁也有些怀疑,说是要与那先生亲自见上一见。语罢,先生就走了出来,微微作辑,不卑不亢。
思遇翁见他眯起了眼睛,他又问了一次,这山上可是真的无仙。
无仙。参青山人没有多言,只是笑着。
当年那童子在一边看着,当真觉得哪怕过了十年,这俩人似乎是一点没变,他想,如果山上有仙人大概就是先生了。
这下已经是皇上身边红人的思丞相也不再多说了,只是低头一笑,摆了摆手,对身后的人说:暂时回府,明日再议。
只见那群人都大眼瞪小眼,有些犹豫的看着思遇翁。他也不恼,只是环视四周,用一种打量的眼神扫过众人,笑到:诸位放心,我自有打算。
那群人走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有老一辈的人笑说,这思遇翁当真成了一个王公之流啦。
而先生只是叹气。
那日,他在他已经朦朦胧胧的时候问过他,为何请仙?那当朝宰相自然没有多说,只说,此处宝地,可护龙脉,要请仙人让山。
让山啊……
次日雄鸡还未报晓,山上突起山火,有人传说是劫数以到,仙人收山。
一村民在远处看着,只见那大火烧的旺盛,冲天而起,火光中隐有白雾升腾,异兽浮现,似有仙人。
大火烧了三夜,山上的人也陆续逃了下来。这场火似乎是想逼出仙人,又似乎是想烧干净这山上的迷雾,思遇翁与一干弟子寻找着先生的身影,可是无一人看到。
此后望月山便成了黑石山。
而先生也成了一个传说。
-----